核心阅读

中药炮制,是去除毒性、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。中药炮制高级技师于葆墀总结出炮制三大要领:一要选材地道,“采其地,用其时”,遴选上等原材料;二要净料投料,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,达到更好的药效;三要依法炮制,按照器具、辅料、时间等方面的严格要求,不惜费工费时,确保药材的性味得到修正,功效足以入药。可见,好药的诞生,离不开匠心。

走进北京同仁堂的任何一家药店,都可以看到一副对联:“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”“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”。

在同仁堂工作了近40年的于葆墀,对这句话最有感触:“医药关乎人命,制药人应当心存敬畏。炮制是中成药疗效的关键,为求疗效,不敢稍有懈怠;不论中药配方的成本多么高昂,为出珍品,不敢稍有含糊。”于葆墀说,中药来自于自然,成就于人心。唯有付诸匠心,才能无愧本草。

重工序

操作合要求

才能提药效

走进位于北京大兴同仁堂股份前处理分厂的于葆墀首席技师工作室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中药香味——于葆墀正在炮制“麸炒枳壳”。

今年61岁的于葆墀,是北京同仁堂中药炮制高级技师,从事中药炮制工作已近40年。虽然带了不少弟子,但从选药到炮制,于老都尽量亲力亲为。只见他先用中火,将锅烧热,再撒入麦麸,片刻工夫,锅中冒出青烟。这时,他将枳壳片倒入锅中,不断翻动,并适当控制火力,待枳壳片表面呈米黄色时取出。

“麸炒枳壳相对简单,但也有不少讲究。”于葆墀介绍说,枳壳要先去瓤,麦麸的用量要适当:过少烟气不足,达不到熏炒要求,过多又造成浪费。同时,麦麸的颗粒大小也有讲究:颗粒小,在炒制时会很快冒浓烟,容易变成黑色粉末,粘在枳壳表面,不好被筛去。

于葆墀还表示,中药饮片的炮制工序分为净选、洗润、浸泡、切制、干燥、蒸煮、炒制、检测、包装等过程,前前后后共有20多道工序。中药必须经过炮制,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、灵活用药的要求。药材的炮制,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色,也是去除毒性、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。

比如,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,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。如果炮制不当,重金属析出,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。因此,中药在炮制上有独到的工艺和要求。比如《雷公炮炙法》就规定,朱砂要用“水飞法”,目的就是防止高温造成汞析出。

抓要领

选材要地道

炮制须从严

对于中药材的炮制,于葆墀认为应掌握三个要领。

首先,要“选材地道”。所谓“地道”,就是要用传统原产地的药材,采收时间要在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最多的时候,这叫“采其地,用其时”。还要“上等”,一种药材分为许多等级,一定要选用最高级别的。拿安宫牛黄丸来说,配方采用牛黄、郁金、麝香等11味药材而成。“牛黄需要京牛黄,最好的牛黄产于张家口一带。麝香则要成颗粒状的‘当门子’,质量上佳。郁金则要黄郁金,黄芩则要承德产的条黄芩,黄连要用四川产的鸡爪黄连。还有栀子,一定要用红色的,因为红色的栀子是成熟度最好的。”原材料的遴选标准如此严格,是为了产出疗效显著的产品。

其次,要“净料投料”。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,如去芯、去皮、去毛、去芦、去核、去梗等等。比如,远志是植物的根,内有一根木心。远志有安神益智之功效,但它的木心疗效有限。炮制远志,必须要去净木心,才能达到好的药效。而这,可不是一件容易事:要将带木心的远志用水湿润,上碾子碾串,使根与根皮骨肉分离,然后一根一根地抽去木心,可谓费工费时。又如,安宫牛黄丸里的珍珠,必须要放在豆腐里煮上2至3个小时,这样才能确保珍珠表面清洁干净。

第三,要“依法炮制”。古代医药学家恪守医道,对炮制药材所用的器具、辅料、时间等,都有严格的要求,以确保药材的性味得到修正,功效达到入药要求。“九蒸九晒”,是中药炮制中一种经典的方法,现在已经大大简化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熟地黄的炮制“如此九蒸九晾乃止”。现在,熟地黄的炮制大多蒸熟、晒干1次,便作为饮片入药。多者,也不过蒸晒3次左右。九蒸九晒,至熟地黄“黑如漆、亮如油、甜如蜜、香如饴”者,十分罕见。如果炮制不当,则会对药品的疗效产生不利的影响。比如,一些有毒性的药材炮制,按照规定要泡15天至21天,如果不按此操作,它的毒性就不能很好地去掉。

“道地药材,配上精湛技艺,才有最上乘的质量。”于葆墀说,只有一丝不苟地守护和传承,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才能回归“大医精诚”的初心。

传技艺

加强师带徒

留住年轻人

在几十年的实践中,于葆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由此也成为首届“北京大工匠”称号的获得者。

“我们这个行业是师带徒的关系,经验的积累和传递很重要。”于葆墀还记得,工作初期和刀工师父学切桑皮,由于桑皮具有黏液质,不润湿切不动、太湿又打滑,师父就让于葆墀把桑皮洗湿,放到院子里冻一宿。在寒冷的三九天,第二天的头一件事,就是趁着有冰茬时切桑皮,因为那时切刀不打滑,很容易切。这一下子就解开了于葆墀的疑惑,“师父不帮我捅破窗户纸,很难知晓这其中的宝贵经验。”

去年10月,于葆墀到了退休年龄,但他仍然忙于教学。“到2020年,我工作室的徒弟带完,再彻底退休。”于葆墀说,“中药炮制,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制药技术,是中医药最具原创性的文化和技艺之一,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其中包含着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及丰富的经验技艺。”他说,他愿意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中药炮制技艺传给更多人,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一份贡献。

然而,由于诸多原因,中药炮制目前面临“后继乏人、后继乏术”的问题。于葆墀坦言,“中药炮制,是件又苦又脏的活儿,待遇又不高,留不住人才,特别是留不住年轻人。”因此,中药炮制领域正面临“师傅越来越老,徒弟越来越少”的尴尬局面。“想要从年轻的中药炮制师,成为有名的炮制界专家,没有数十年的沉淀,是达不到的。”于葆墀表示,中药炮制师的门槛虽不高,但想要成为大师,难度却不小。这便是业界所说的“进门容易进山难”。

于葆墀建议,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努力,建立相应的机构和机制,鼓励有经验的老药工在制药企业和各大研究机构通过“师徒制”传授经验心得。同时,还要积极鼓励年轻一代投身中医药事业,继承和发展中药炮制技术。“要认识到传承的必要性,别让前人的智慧结晶失传。”于葆墀说。
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18年11月15日 13 版)